河南省中州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河南省中州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docx》由用户(alic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中州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 中州 联盟 2023 2024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中州联盟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过去的江村,家里的日子是处处围着灶台转的。“灶”意味
2、着对于“火”的掌控,在老一辈江村人的回忆中,除了满足做饭、烧水等基本的生活需要,灶台还能用于制备喂养家畜的饲料,或者处理秸秆、木柴等农业生产中的“剩余物”,其用途涉及到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灶”又是与江村的民俗文化紧密关联的。“熏青豆”是江村人家的必备品,每年秋分过后,当地人家便去自家田地里采摘毛豆,剥开煮沸,置于灶台上烘烤翻动,待青豆烘干起皱后即可出锅,在当地的人情往来中,常常作为家庭的“门面”用于泡茶待客。江村人尤其是当地妇女信仰“灶神”,每逢初一、月半以及过年过节,家中妇女都会早早起来,祭灶祈福。在老一辈看来,有了“灶”,日子才有着落;有了“灶”,才能每年熏青豆招待来客,家里才有面子;有
3、了“灶”和“灶神”像,才能按时供奉,以求全家平安。甚至可以说,要是没了“灶”,房屋就不像一个完整的“家”。同“灶”最相关的吃饭问题也是家中最大的事情。掌管做饭的,一般是家中的女主人,若是婆婆做不动了,“灶”的掌管权便转交到了儿媳手中。倘若遇上父母外出务农做工,孩子们总是要“当家”的,他们早早就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了有关灶台的一切。周家民宿的男主人回忆起儿时生活时说道:“不是怀念,是忘不了!小时候我有一个弟弟,还有一个妹妹,不就是三个人做饭吗?这很好玩的,谁烧火、谁上灶(做菜),都要争的。”对于孩子们来说,灶台提供了宝贵的社会化机会,让他们能够早早地在家庭生活中承担责任。从空间布局上看,从前农村人家
4、中灶台与餐桌是在同一个房间的,正是这一方小小的灶间,成为了家人每天相聚、聊天的场所。“同灶共食”的记忆连结着大家庭的过往,一位奶奶回忆道,“以前我(家里)有七个人,我女儿女婿两个,我们两个,我一对公公婆婆,一个小姑,两个灶台,一个烧菜,一个烧饭。(大家)在一个桌子吃,热阁的、开心的呀。几个人说说话,闹忙闹忙的。”另一方面,也只有共用一个灶吃饭,才算得上“一家人”。因此,兄弟分家又叫“另起炉灶”,即从此“各用各家灶,各吃各家饭”。正是在“围着灶台过日子”的生活实践中,家庭生活的知识得到了传承,家庭成员的角色分工得到了确认,“家”也作为一个整体得到了再生产。三十余年来,在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下,
5、江村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更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化的灶具逐渐进入了村民的视野,一方面为江村人的生活带来了切实的便利,另一方面,也不断冲击着传统灶台的地位。更重要的是,传统的灶被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视作“不干净”的存在。人们觉得用灶台会搞得房间里“烟雾弥漫”,影响住处的整洁和卫生。因此,当农村家庭需要装修或重建房屋时,“灶”总免不了被“请出去”或拆毁的命运。“原来有灶的,现在造楼房把它拆了就没有了。那个灶我小时候就有了,拆掉的时候舍不得!”一位大妈不由得如此感慨。人与“灶”之间难以割裂的情结在具体的行动中得到了体现。事实上,老一辈江村人总在以各种替代性的策略保留“灶”在家中的一席之地。早年,
6、如果一户人家需要翻新住房,他们常常会在庭院的小平房里重新砌一个灶,甚至专门修建一间小平房来摆放灶台。近年来,新的住房政策严格限制了每户的房屋总面积,小平房也需要纳入总的平方数,为了尽可能保留主楼的面积,人们不愿意在主楼外单独建小平房,灶陷入了“无处安放”的境地。一些人家开始购买不锈钢制造的可移动灶台,甚至请人或自己制作简易的“灶”,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也是别有一番趣味,这一过程中免不了代际之间的协商,以求达到某种生活方式上的共识与和解。“灶”意味着传统,意味着“乡土本色”,更意味着人们现在与过去生活的连续性,难以割舍,难以放下。在费孝通先生看来,文化不仅是“物质设备和各种知识的结合体”,还
7、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文化振兴”正是乡村振兴得以长久开展的保障。围绕灶的知识、实践、信仰、记忆和情感综合在一起,互相交融,成为乡土社会独特的“文化”,并延续至今,这一文化背后,蕴含了社会与生活方式变迁中的常量,那便是中国人的家。对“灶”文化的保护刻不容缓。“灶”不能仅仅被当作纪念馆中代表着过去的展品,更要立足于今天和未来。(摘编自孟昕域 刘拥华水乡文化录:灶台边,是家庭生活的记忆)材料二:人之所以要有记忆,也许并不是因为他的脑子是个自动的摄影箱。人有此能力是事实,人利用此能力,发展此能力,还是因为他“当前”的生活必需有着“过去”所传下来的办法。我曾说人的学习是向
8、一套已有的方式的学习。唯有学会了这套方式才能在人群中生活下去。这套方式并不是每个人个别的创制,而是社会的遗业。小白老鼠并不向别的老鼠学习,每只老鼠都得自己在具体情境里,从“试验错误”的过程中,得到个别的经验。它们并不能互相传递经验,互相学习。人靠了他的抽象能力和象征体系,不但累积了自己的经验,而且可以累积别人的经验。上边所谓那套传下来的办法,就是社会共同的经验的累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础。人
9、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学习文化,文化得靠记忆,不能靠本能,所以人在记忆力上不能不力求发展。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筑通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筑通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村人每到初一和十五以及过年过节,一定会祭祀“灶神”,他们把“灶”和完整的“家”联系在一起。B.过去大家庭“同灶共食”,每家都有两个灶台,分别烧菜、烧饭;而分了家就要“另起炉灶”,灶台成了家庭的象征。C.乡村传统土灶是乡土社会独特的“文化”,体现了人们现在与过去生活的连续性,在新时代不能完全丢
10、弃,而应得以继承。D.动物没有与人同等的经验积累能力,而人既可以在生活中获取直接经验,也可以从别处获得间接经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村的灶台不仅可用于做饭、烧水,还涉及到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烧家畜的饲料,处理秸秆、木柴等。B.家中掌管做饭的一般是当家的,先是婆婆,然后是儿媳,也有孩子“当家”的,那是父母不在家的时候。C.虽然农村装修或重建房屋时,传统的灶不免拆毁,但总还有人很舍不得,用各种替代性的策略保留“灶”。D.材料二中费孝通关于文化是“社会共同的经验的累积”的观点,能够解释材料一中人们为何对传统“灶”难以割舍。3.访谈是指调查员同调查对象接触,通
11、过有目的的谈话收集资料的方法。假如你是孟昕域、刘拥华,材料一中针对周家民宿男主人的回答设计的问题是(3分)( )A.你认为对于孩子们来说,灶台能提供宝贵的社会化机会吗?B.你小时候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了有关灶台的一切了吗?C.你小时候遇上父母外出务农做工,有早早当家做饭的经历吗?D.你怀念儿时“当家”做饭在家庭生活中承担责任的生活吗?4.请根据材料,谈谈为何要保护“灶”文化。(4分)答:_5.学校要邀请孟昕域作“江村的灶台与家庭生活”讲座,请你结合材料,替他拟出讲座提纲。(6分)答:_(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钱塘江尽到桐庐徐则臣桐庐在浙江,隶属杭州。从杭
12、州的钱塘江坐船,悠悠游游,江阔水缓,雾起波清,就到了富春江段。富春江是钱塘江的中游,跨建德、富阳和桐庐三地。江水中分桐庐县城。和绝大部分中国人一样,我最早听闻桐庐大名,是在中学课本里,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我们青得滚瓜烂熟。诵读这文章时,我还在故乡,平原上一个偏僻的小地方,没出过远门,夹岸高山、千百成峰的轩邈之境无福见识,天山共色和奇山异水更是梦寐中的胜景,与来元思书让一个平原少年对富阳与桐庐心生了神往。后来念中文系,通读都达夫,尤其散文名篇钓台的春昼,一读再读。文章无疑是妙笔,我于达夫先生彼时的颓唐、思古之幽情和现世的批判,也颇有会心,更记住的是富阳与桐庐的关系,以及严子陵和他垂钓的典故。达夫先生
13、与南北朝的吴均,他们两个人在同一条绵延的大水上,从同一处到了另外的同一处。如他们文中所示,富阳与桐庐,共饮一江之水。的确如此,很多年在我认知里,桐庐与富阳都是结伴在一起的:由富阳必及桐庐,见桐庐也必及富阳;哪怕只见富阳或桐庐其中的两个字,也必会想起另外的两个字。沿江两岸美不胜收,但凡山水入诗入文入画,乃至口耳流传,究竟是取材富阳还是桐庐,实在没法严格分野。最著名的例证,莫过于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晚唐诗人韦庄有句诗,“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意思是钱塘江到了桐庐,也就是富春江沿岸,天地造化,美轮美奂,要画出那山水之大美,想都别想。当然还要说到郁达夫。先生在文章中论及家乡,单及富
14、阳的很少,多半放到富春江边来谈,而当他写到富春江时,你分明感到那条江是前后延伸的,在他描述的那片大水的上游,隐隐有个别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桐庐。他的富春江是涵盖富阳和桐庐的大富春江。两浙漫游后记(1934年12月)中写到看过浙东西的山水后返回家,“仔细加以分析与回思,觉得龚定庵的踏破中华窥两戎,无双毕竟是家山的两句诗”仿佛是为他而做,因为他的“家山”,“是在富春江上”。第一次到富阳是2020年,领郁达夫小说奖。此前我完全不知道,共一条富春江,江水是从富阳流至桐庐,还是从桐庐流到富阳。酒店邻水,富春江就在窗外浩荡流淌。12月的浙江早有冷意,江水因此沉郁,只在清早和傍晚才隐约蒸腾出水汽,一艘艘货
15、运的铁驳船就在水汽氤氲的江面上孤独地行走。这情景像极了我写了多年的京杭大运河。事实上,我对富春江的上心,不惟它是一条历史和文化的河流,还因为它是钱塘江的一段,而对钱塘江的关注,乃是受运河的影响,我写京杭运河,与之相关的所有周边自然都会关注。京杭运河从南到北相交的东西走向的五大水系中,钱塘江是第一条。车到富阳,一看见宽阔涌动的水面,我就跟自己说,在这里,钱塘江叫富春江。今年6月,终于来到桐庐。接下来的两天,与师友论文学,看了产子陵钓台,更多时间是在山水之间游荡。这当真是一副大大的好山水,无需多言,此好并非只是山水自身之好,而是其雄奇秀美可以“化人”。关于产子陵隐钓桐庐,千百年来褒贬不一,褒扬者赞
16、其高路出世、达观通透,贬之者斥其虚伪作态、沽名钓誉。多年前读到严子陵垂钓,我也疑心是文人作秀,要个三顾茅庐的矜持;所谓隐居,也不过是为了讨个好价钱。从富阳至桐庐,富春江上漂游一过,想法变了,深感自己的庸俗。真正的好山水可以醒脑,也可以洗心,甚至于改变人的三观的。其实与朱元思书已经写出来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到这里,多大的野心都能让你回归平常心,多宏伟的俗世功业也都会被抛诸脑后。既如此,为什么严光就不能把汉光武帝刘秀给拒了呢?1034年,范仲淹由右司谏被贬桐庐,那会儿桐庐还叫睦州,他在睦州知州任上作有萧洒桐庐郡十绝,诗中有这样几句:“使君无一事,心共白云空”;“劳生
17、一何幸,日日面青山”:“人生安乐处,谁复问千钟”。范仲淹是大政治家,既鸢飞戾天又经纶世务,到了桐庐也“息心”“忘反”了,可见富春山水确有疗愈和化人的功效。又要说到1934年的郁达夫。文人之大如郁达夫,桐君山再到之后,繁华现代的杭州城也不能令他灵魂安妥,他所“痴想”的,还是桐庐,“或是桐君山,或是钓台山的附近”。这不正是近两千年前严子陵所作所为吗?我一介俗人,自是不敢效严子陵、范仲淹、郁达夫诸先贤作决绝的钓台之思,但山水的醒目与清心还是能感受到一二。钱塘江流至桐庐、富阳这一段确实与众不同,流出了一派高拔脱俗的山水,可谓“天下独绝”。山水不言,众皆趋之。这些年因为写北上,在运河上颇多用力,读到了成
18、千上万的相关诗文,其丰富与详尽,简直就是一部流淌在运河上的中国史,不由得时常感叹:欲知千年沧桑事,一条大河波浪宽。钱塘江我也感兴趣,但时间与精力都有限,无力吃透,只能星星点点地了解。碰到了好机缘,有幸到富阳和桐庐,在富春江上走了走,只这么一段,便感到了钱塘之广大和幽深。细想也正常,哪一条养育我们的大河,滚滚流淌的只是水呢?必是时与势的交错,世道和人心的纠缠,也是历史与文化的生息。就此意义上,钱塘江尽到桐庐,这一条富春江水,就是一部磅礴流动的文化史和文学史。(节选自文汇报)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年少时便神往富阳与桐庐,后来读郁达夫,知道了
19、富阳与桐庐的关系,最终因领郁达夫小说奖第一次到富阳,后来又到了桐庐。B.文章并没有用大篇幅来正面描绘富春江的景色,只是用寥寥几句描绘了酒店边富春江浩荡流淌和一艘艘货运的铁驳船行走的场面。C.作者对于严子陵的态度前后不同,以前不以为然,疑心是文人作秀,要个三顾茅庐的矜持,后来才感觉到他拒绝功名利禄的伟大。D.作者认为,郁达夫在钓台的春昼中表达了颓唐、思古之幽情和现世的批判,郁达夫和严子陵一样对桐君山和钓台山念念不忘。7.关于文中提到作者写京杭运河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关注富春江,与自己写京杭运河不无关系,钱塘江是京杭运河五大水系中的一条,钱塘江在富阳一带叫富春江。B
20、.作者因为写作北上,阅读了成千上万与运河相关的诗文,对大运河的文化史和文学史很有研究,感慨其博大精深。C.养育我们的大运河流淌的是历史与文化,同样富春江滚滚流淌的是时与势的交错、世道和人心的纠缠以及历史与文化的生息。D.作者在文中插入自己写作北上,将运河与钱塘江对照,突出了钱塘江文化比大运河文化更广大、幽深,丰富了文章内容。8.文中引用郁达夫两浙漫游后记和范仲淹萧洒桐庐郡十绝,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答:_9.这篇散文形散神聚,意蕴深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是故无冥冥之志者
21、,无昭昭之明:无悟悟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节选自荀子劝学)材料二: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货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夫骥一日而千里
展开阅读全文